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,体育已成为跨越国界、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,一场以“友谊与共赢”为主题的中法青年篮球友谊赛在北京国家体育馆圆满落幕,这场赛事不仅展现了两国青年运动员的卓越风采,更成为体育外交的又一典范,为中法双边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本次比赛由中国篮球协会与法国篮球联合会共同主办,吸引了来自两国的16支青年队伍参与,赛事为期三天,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,采用循环赛制,法国驻华大使罗梁、中国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28圈官网,罗梁在致辞中表示:“体育是连接两国人民的纽带,青年是未来的希望,通过篮球,我们不仅看到了竞技的激情,更看到了友谊的种子在生根发芽。”
比赛首日,中国青年男篮以78比72险胜法国队,双方球员在场上拼抢激烈,场下却互相拥抱致意,展现了“友谊第一”的体育精神,法国队教练皮埃尔·杜邦赛后称赞:“中国球员的技术和团队协作令人印象深刻,这场比赛让我们学到了很多。”中国队的核心球员张伟也表示:“与法国队的交手让我们开阔了眼界,他们的快攻战术值得我们借鉴。”
女子组的对决同样精彩,中法女篮在小组赛中两度相遇,各胜一场,决赛中,中国队凭借出色的外线投射以65比60夺冠,法国女篮队长克莱尔·马丁赛后坦言:“虽然输了比赛,但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,中国观众的热情让我们感到温暖。”赛事期间,两国球员还共同参与了社区公益活动,教孩子们打篮球,传递体育的快乐。
这场友谊赛的背后,是中法两国在体育领域长期合作的缩影,自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以来,两国已联合举办了数十场体育交流活动,涵盖足球、击剑、乒乓球等多个项目,2021年,中法签署了《体育合作备忘录》,明确将青年体育交流列为重点,中国体育总局对外联络司司长王磊指出:“体育外交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赛事,我们不仅能提升竞技水平,更能增进相互理解。”
法国篮球联合会主席让·皮埃尔·修瓦利埃对此深表认同,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:“篮球在法国是仅次于足球的第二大运动,而中国拥有庞大的篮球人口,两国合作潜力巨大。”据悉,未来五年内,中法计划互派百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集训,并联合举办国际邀请赛,修瓦利埃透露:“我们正在探讨将法国‘四国青年赛’引入中国,让更多年轻球员获得国际舞台的机会。”
体育外交的成效不仅体现在赛场上,赛事期间,中法体育产业论坛同步举行,来自两国的企业代表就体育科技、场馆运营等话题展开讨论,法国知名运动品牌迪卡侬与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签署了战略协议,计划在华新增100家门店,迪卡侬中国区总裁巴斯卡尔·拉吉表示:“体育产业的合作是双赢的,中国市场的活力为全球品牌提供了机遇。”
这场篮球友谊赛也引发了学界关注,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:“体育外交具有‘低政治敏感性、高民众参与度’的特点,能有效软化国家形象,中法通过体育互动,为其他领域的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。”数据显示,2022年中法双边贸易额突破800亿美元,文化、教育等领域的交流项目年均增长15%,法国《队报》评论称:“当篮球在空中划出弧线,它连接的是两个文明古国对未来的共同期待。”
赛事闭幕式上,中法球员互换队服,相约明年巴黎再战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通过视频致辞:“体育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不同语言、不同文化的人们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,今天的比赛没有输家,因为我们都在为更好的明天努力。”法国青年体育部长莎拉·赫伊吉则宣布,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将设立“中法体育文化交流周”,进一步深化合作。
随着赛事落幕,体育外交的涟漪效应仍在扩散,两国教育部门已启动“体育使者”计划,每年选派优秀运动员到对方国家开展校园交流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表示:“我们将以这次比赛为起点,推动更多城市加入中法体育合作网络。”法国勃艮第-弗朗什孔泰大区副主席菲利普·莫尼耶也透露,该地区正与中国山东省洽谈青少年足球合作项目。
这场中法青年篮球友谊赛,以体育为媒,架起了沟通的桥梁,当终场哨声响起时,比分已不再重要,重要的是两国青年在汗水中结下的情谊,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:“体育是和平的使者,是团结的象征。”在充满挑战的时代,这样的交流显得尤为珍贵,随着更多体育外交项目的落地,中法关系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。